昨天一家四口跑去台中,
其一是為了想去「宫原眼科」朝聖的母女倆,
但主要還是為了帶兒子去做身心障礙運動選手分級-桌球,
以後才能"有資格報名"參加正式的身障桌球比賽。
兒子在國小中年級時,
我一開始教他打桌球和游泳,
只是為了改善他的反應、眼手協調,
以及把枯燥的復健融入運動中,
没想到成效斐然,
也同時打出了兒子的興趣與自信來。
但畢竟我是很業餘的,
當他有了最最基本的桌球基礎後,
我在球技上已没能有再教他、帶領他的地方,
於是兩年前帶他加入了新北市身障桌球協會,
兩年下來,
在教練們的眼中,
兒子是成員中進步最快最多的一位。
帶兒子去做分級時,
好幾位評級的老師們,
不太相信當初兒子出生時是半側偏癱,
同時大概也心想我會這樣說,
是想讓兒子的分級能不能是分在TT7吧,
(數字越大,
代表肢體功能越接近一般人,
當然對比賽選手而言會越不利,
TT10代表肢體功能幾乎已和一般人無異,
TT5含以下則是輪椅組。)
我笑回,
兩年前體育署有舉辦身障運動潛能評估(非正式分級評估),
那時的評估老師說我兒子大概會是TT7,
但這兩年他加入新北市身障桌球協會後,
不僅球技進步,
連肢體能力也進步非常的多,
我們協會的教練們和其他代表選手說他可能會被分在TT9。
我覺得,
雖然對他日後如果真想成為代表選手會更加吃力,
但反過來說,
對他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反而卻是好的,
後來兒子的分級評估開始,
之前我有提醒兒子如果真的做不到的動作不要硬做,
像是無法整個蹲下,
無法左右快速移動會絆倒,
右腳掌腳趾無法翹起,
如果評估老師硬扳,
會痛要說...等。
結果兒子不僅完全沒聽進去,
還非常努力的要把最好一面,
呈現給評估老師們看,
甚至比在協會時的狀況好太多,
無論在球技或是肢體能力上。
當下真是看得我們夫妻倆冷汗直流,
眼神三流線,
心想這下本來不會被分到TT9,
都要真變成TT9了...
不過卻又非常感動,
兒子當下的表現,
進步程度真是出乎我們太多的預期,
我甚至感覺他身上有光,
老婆說看到眼淚都快流了下來,
可惜我們在現場不能拍照或錄影。
兒子花了二十分鐘做完所有的評估動作後,
主要的評級老師在一旁跟我說,
我兒子非常有潛力,
目前台灣的身障桌球選手年齡斷層很嚴重,
如果兒子有想要且願意持續訓練,
他有很高的機會日後成為代表選手,
另外他的個性感覺很好,
也很開朗、很真誠,
這樣的小孩也很難得。
我笑回:
「貴單位和我們協會的人,
已經有好幾位跟我說身障桌球選手年齡斷層很嚴重,
要我好好栽培他。
看他那麼有興趣,
又能打出對自己的自信心,
我自知離成為代表選手的路還很長,
但會讓他堅持下去的。
另外還好我女兒和兒子的個性像媽媽,
要是像我脾氣不好又難搞就糟了...哈」
最後,
數位評級老師再討論一陣子後,
確認兒子分級為TT8,
但其中有位同時也是復健治療師的老師說,
如兒子肢體的況狀能再持續進步,
2年後的重新評估鑑定有可能變成TT9,
那時或許對他日後比賽較不利,
但對他自己長遠的成長和生活上,
會是更好的...
我笑回:
「我了解您的意思,
我和老婆不會為了分級而疏忽了肢體上的復健,
不然也不會一路這樣陪伴著他,
然後一步步的跨了過來...」
回程,
兒子上車沒多久就呼呼大睡,
我對老婆說他把整天的能量,
全部花在20分鐘的評估上了,
認真用力過頭了,
現在可虛脫了。
老婆則在沿路上說了好幾次,
看到他的表現很感動,
可惜不能拍照和錄影...
十多年以來,
我們夫妻倆對兒子總抱持著盡人事、聽天命,
當然也不可能事事如願,
但即便結果不盡人意,
可是我們確實努力過了,
至少不會空留遺憾,
或永遠不知答案而後悔。
兒子的進步在他人的眼中可能是幸運的,
但所謂的幸運與奇蹟,
或許也往往是伴隨他人所不知的付出與努力,
更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有開朗樂觀的心。
同樣半杯水,
有人會抱怨怎只剩半杯水,
有人會慶幸還有半杯水,
不同的看法,
結果也會大大不同。
最近新認識到兩家家有身障兒的父母,
剛好是這兩種完全的不同心態,
讓我們感受更是深....
我們夫妻倆也還再學,
兒子所帶給我們的人生課題~
婚姻家庭、夫妻相處、親子關係、早療、資源班、慢飛天使、早產兒、發展遲緩、早療經驗、早療心得、腦性麻痺、兒童復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