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麻辣鴨血特寫。
我還蠻喜歡吃麻辣鍋的,常對老婆女兒戲稱,因為自己沒本事找辣妹,只好吃辣的。有時看到電視上的辣妹,對女兒說長大後找個辣妹給我,她也總是回說:『想太多,去吃麻辣鍋就好!』哈哈!離題了…
之前曾介紹過「懿品小珍」的麻辣鴨血及湯頭,比起不少麻辣鍋店的口感還優,也是目前我在小吃店中,覺得個人吃到過鴨血及湯頭口感最優的店家。
近日天氣開始有涼意,於是找了個時間,特地又跑到牯嶺街想吃個美味的麻辣鴨血,才知道「懿品小珍」剛好近一個月才換新址,還好一樣是在牯嶺街上,於是來篇更新版的食記。
▲店外觀
原名為洪良記在台中發跡,6~7年前於台北開了兩家,一家在這牯嶺街上,另一家在板橋。前些年因店家上一代長輩的意思,店名改為懿品小珍。牯嶺街上的原本為鐵皮屋比較像路邊攤,但最近搬家換到這成了店面,用餐環境好了許多。
▲門口
11點剛營業,就有人來外帶
之前會留意到「懿品小珍」是因為自己喜歡吃麻辣鍋,而有次經過(原位於鐵皮屋營業時),留意到店上的麻辣鴨血圖片。原本我已不太吃路邊攤,或夜市中的麻辣臭豆腐及鴨血,倒不是不愛吃臭豆腐。只因許多店家,為了時效及成本考量,所使用的湯頭沒有經相當時間的熬煮,有些為了提味用了大量的味精、鹽、花椒、辣油….。這樣熬出的湯頭,口感大部份都極為混濁或油膩,辣也就只是辛辣,更不用說真的拿來喝下肚了,腸胃不好的一喝很快就……。
但看到當時店家的圖片中湯頭還蠻清的,加上生意不錯,於是就坐下點了一碗。但由於沒有主食,加上看到圖片上的水餃,還是我喜歡的韮菜口味,又點了一份水餃!
▲店內用餐環境(我在平常上班日的中午11點就到,是當天第一位內用的客人)
比起之前的路邊攤感覺,新址的用餐環境看起來乾淨舒服很多
▲採訪照片
▲價目表
▲麻辣湯餃
本來我比較常點方式是一碗麻辣鴨血+一份水餃。這次換點麻辣湯餃,有鴨血也有水餃。
餐點一上桌,那股清澈的麻辣香就直接撲鼻而來
▲麻辣湯餃特寫
湯料中除了鴨血和水餃,還有一些豆皮、2個小貢丸及一些金針菇。
▲鴨血剖面
鴨血食材是店家當日清晨現作的,咬了一口鴨血後,口感伴隨多種中藥熬煉的香汁,鮮嫩多汁入味非常讚!
▲麻辣湯頭
有別於坊間麻辣鍋的辛香油膩,喝了幾口湯頭,浮現出這就對了!湯頭的辣喝起來是很溫和的辣,很順口不辛不油,據說是由近20種材料慢慢熬煮的。這種辣是屬後坐力型的,開始使沒太大的感覺,喝一半時你就大概會全身流汗,覺得辣了!一般人大概依照店家點原本的小辣即可,喜歡吃辣的可能會覺得不夠辣,建議點中辣以上。
▲麻辣湯餃
一看就粒粒飽滿,皮薄又透,看得出裏面包滿了韮菜餡料
▲水餃剖面
▲手工水餃(之前手機拍的照片,拍攝的畫質不好)
其實比起麻辣湯餃中的水餃,我覺得單點沒有湯頭的水餃口感更棒。除了粒粒飽滿,皮薄又透外,另和一般的水餃吃法又也些不同,店家是直接淋上具傳統風味醬油膏,外表油亮油亮,看起來更加很美味的樣子。而切開來後,看到韮菜及豬肉比例約為4:6,一口咬下果真是滿口韮菜香外,還伴隨肉的鮮甜與嚼勁。對吃不慣北方厚皮水餃的我,卻很喜歡這種皮薄餡多的韮菜水餃!
而這的水餃口感,也是在我心中的水餃排名中,名列前茅。
▲鴛鴦組合(之前手機拍的照片,拍攝的畫質不好)
我看到這個是覺得蠻特別的,涼麵+涼皮?尤其是啥叫涼皮?!看起來很像粿仔、客家粄條之類的。吃起來我是覺得涼麵及醬料還好,但吃了一口涼皮,口感真的很像粄條,但涼皮吃起來較Q較有咬勁。或許粄條跟涼皮做法相同,差別只在一個是用米、一個是用麵粉做的吧!
*涼皮以麵粉和水打成麵漿,然後再隔水蒸熟、隔水冷卻
【後 記】
▲之前的媒體報導
這些年來,本人比較少去吃到飽麻辣鍋店用餐了,一方面有兩個小孩實在不划算,一方面嘴變挑了!不太喜歡湯頭中,放味精及鹽放到好像不用錢似的。而如要去吃單點式的麻辣鍋店,費用也不便宜。後來改去買單點式麻辣鍋店的湯頭,再去好市多買些食材,可分個2-3包,分個幾餐煮鴛鴦鍋。全家4隻吃得好、吃得飽,通常一餐花費也大概只要8百內,還能吃的很有品質。
或許下次可以考慮買這家的湯頭,又比去麻辣鍋店買鍋底划算,湯頭也毫不遜色。
台北店
【營業時間】11:00~21:00(周日休)
【地 址】台北市牯嶺街49號
板橋店
【營業時間】11:00~21:00
【地 址】新北市板橋區重慶路65號之1
水湳本舖
【營業時間】11:00~21:00
【地 址】台中市西屯區大鵬路120號
若覺得這寫還得不錯的網友,請在粉絲團按個讚或分享吧!
【延伸閱讀】
台北市中正區其它食記
◎﹝台北市城中市場﹞周記手工家常麵 曾受英文亞洲周刊報導的值得一嘗食記
◎﹝台北市城中市場﹞陳記京滬酒釀餅 在繁忙的台北市街頭,令人停下腳步的懷舊味道
懿品小珍、麻辣鴨血、麻辣湯餃、水餃、麻辣鍋底、中正區美食、涼麵、涼皮、洪良記、牯嶺街美食